加快完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实现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化,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解决特定领域或特定情境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集中体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必须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在急需求、短时间的条件下,动员国家战略力量和优势资源,集中开展重大应急性科研攻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攻关工作,迅速作出多次部署。3月2日,习大大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严峻的防控形势,要求新型举国体制在应对疫情的科研攻关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全面提升科研攻关的效率和效果。

  一、应对疫情的科技创新部署

  全国科技界认真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关于加大应对疫情科研攻关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1]。在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下,通过加强部门协同、启动应急专项、推进央地联动、汇聚多方力量、整合全球资源,有效发挥了应对疫情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加强部门协同,集聚优势科研力量

  科技部于1月21日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林草局、中科院、药监局、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组建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2](以下简称“国家科研攻关组”),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关专家组。在刘鹤副总理的直接领导下,针对药物、疫苗、检测、溯源、中医药等9个专题挂图作战,同时广泛动员全国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组织协调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攻关活动。国家科研攻关组着重强调,要加强部门协同攻关、形成分层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要形成全国科研攻关一盘棋的局面[3]。

  (二)启动应急专项,突出实战应用导向

  围绕疫情防控紧迫需求和重点突破方向,连续部署了科技攻关应急专项。国家科研攻关组于1月22日到2月8日先后紧急启动了四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应急攻关项目。从第一批部署十个方向[4],到第四批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这一关键目标,研究解决六个方面的瓶颈问题[5],应急攻关项目的目标和突破方向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和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后于1月22日和2月24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指南》《“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项目指南》,聚焦疫情防控的重大基础科知识题和相关治理能力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截至2月29日,已设立了100余项应急攻关项目[6]。

  (三)推进央地联动,强化分层有序攻坚

  央地联动反映在攻关机构设置、政策多维响应、科研力量聚合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自国家科研攻关组成立后,湖北省、北京市等多地陆续成立了14个省级科研攻关组,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应急攻关。截至2月24日,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加快科研攻关支撑应对疫情”的相关举措有200余条[7],其中当地政府、科技厅(委)主要在科研立项、支撑机制、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响应,财政厅、工信厅等主要在资金保障和政策配套等方面进行响应。通过央地科研机构及企业联动,着力科技信息共享、重大科研问题联合攻关、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如国家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新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8];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与江苏奇天基因联合研发,研制核酸快检试剂盒[9]。

  (四)汇聚多方力量,打通产学研用链条

  各地区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研究机构、医院、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应急项目合作攻关、研发资金支撑、新兴技术应用等形式共同抗击疫情。如湖北省启动应急攻关项目,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华中农业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华中科技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附属协和医院及同济医院等单位共同承担[10];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加速推进新冠病毒的临床救治关键技术、有效药物和疫苗研发等工作[11]。此外,截至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联合印发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老药筛选、新药试用、中药介入、病理研判等多方面入手,着力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

  (五)整合全球资源,构筑人类健康防线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了积极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于2019年12月31日上报至WHO[12],引起了高度关注。我国已向全球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治疗及预防等信息,并在WHO官网及时公告[13]。2020年2月15日,由25位中外专家组成的WHO-中国冠状病毒病联合专家考察组赴北京、广东、四川、湖北武汉开展实地调研[14],并于2月29日发布了“联合考察报告”。此外,我国与多国开展了应对疫情的国际合作。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哈佛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恒大集团三方联合成立了“中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攻关专家组”[15]。美国吉利德等药物研发企业、国际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等也积极与中国加强合作[16]。钟南山院士应邀向欧洲呼吸协会做视频报告,先容中国防控经验[17]。

  二、对疫情下新型举国体制的几点思考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关,同样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有的科研活动、科研行为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服务。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效能的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和思考,有些问题有待于疫情结束后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讨论。

  (一)强化主体协同,实施结果导向的一体化科研攻关模式

  主体协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协同,包括中央部委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同,确保资源的有效调配和整合、政策的有序衔接和落实。二是,产学研用的协同,确保科研攻关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在本次应对疫情的科研攻关中,各部委、地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响应群众需求,纷纷部署科研力量开展攻关,但在科研数据和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科研信息发布、央地部署联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评估。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更多的是在正常态势下的良性运转,共享不足、信息不畅、联动不足等问题并不凸显,但在特殊时期,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明确各方在科研攻关中的权责,扫清障碍和顾虑,各方快速响应、协力攻关。应及时厘清科研攻关过程中部委协调、央地联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梗阻,优化部门协同形式和机制。

  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是科研攻关的主要力量。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方向下,必须要开通绿色通道、开辟绿色空间,整合各主体共同实施结果导向的一体化科研攻关模式,在创新活动的各个阶段建立适应性的组织机制,切实缩短从科知识题研究、应用研究、临床试验到新药应用的链条和时间,力争将科研攻关成果快速应用到实战中。

  (二)整合各类要素,快速动员应对疫情的战略性科技资源

  要素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团队的整合,要形成体系化的人才团队。二是,科研信息的整合,要统一发布、数据共享。三是,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既要利用全球技术、又要共享中国经验。

  科研团队方面,应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在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平台、综合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做了大量投入,这些力量既要日常储备、又要攻坚克难,在这种特殊时期必须挺身而出,主动担当科研攻关主力。

  科研信息方面,应统筹多方数据、资料等各类信息,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科研信息发布平台。统筹实验数据、临床病例、流行病学统计、诊疗方案等数据及成果的开放共享,建立应对疫情的国家科研信息发布机制。设立专业团队审核相关材料,在统一发布科研攻关成果的同时,要兼顾科普工作、及时响应科技舆情,避免造成民众恐慌和市场紊乱。

  全球资源整合方面,要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积极引入国际技术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同时,要发挥我国的科技集中攻关优势,相应的科研进展和成果也应及时共享,向全球传播中国经验。

  (三)聚力科研攻关,全面铺开重大卫生事件科研工作战线

  科研攻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对当前疫情存在科学技术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科研支撑。二是,应对未来疫情可能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降低或避免未来疫情发生的概率。

  检验科研攻关是否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战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是否有助于治病救人,体现在应用科研攻关成果是否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在科研攻关过程中,论文发表、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等环节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从疫情发展的时间线来看[18],疫情的预警是失位的。应在部门设置、机制优化的同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全面加强突发、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技术和平台的研发及完善,把潜在风险解决在萌芽阶段。

  (编辑:叶选挺 www.8455.com管理与经济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张剑 中央财经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政府管理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

  

分享到: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