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生物医药人才培养需要“接地气”


原文链接:http://www.yybnet.com/site1/zgyyb/html/2013-11/12/content_117571.htm


□ 文/本报记者  白  毅  图/张妙婷

  “企业不是不需要人才,有没有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也不是不肯出钱、留不住人才,这个人才在企业是不是真正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部分高校院所药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生科院院长论坛”上,中国医学科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波教授的总结让与会者回味再三。如何面对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使培养出的生物医药人才走出校门以后,能够“接地气”,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真正能为企业的发展助力,成为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高校与企业应互动合作

  中国药科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副校长姚文兵教授谈到,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规模增长迅猛,已形成了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较为完善的教育格局,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药学人才。但是,我国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总体发展不均衡、缺乏医药教育资源支撑、教学条件建设不足、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教师总体不够、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姚文兵提出,高校药学人才培养应定位于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我国高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涉及3个领域,基础研究人才、制药工业人才和药学服务型人才。但是,现行的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部分脱节,人才培养结构化应进一步优化,进一步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姚文兵具体先容说,高等药学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存在供需差异,与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存在脱节现象,比如,专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医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新葡萄京8455官网的教科书和课堂教学的很多内容已经无法准确反映药学行业的发展。以压片为例,在很多高校,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展示的还是单冲压片机,而现在企业都采用的是高速压片机。“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脱节使得大家药学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对接出现一些问题”。
 
  绿叶制药集团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企业总经理段震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大家建厂已经有20年,20年前建立药厂跟现在建立药厂,从制药设备、自动控制、机械加工等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每年都有新设备、新技术进入生产一线,很多新葡萄京8455官网一毕业进入企业什么都不认识,所以大家的高校教育面临着很大挑战。
 
  www.8455.com生命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邓玉林院长感慨道,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企业的过高要求。新葡萄京8455官网毕业后一进入企业,应该有几个月或者半年的企业训练过程,但现在企业通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总是希翼招来的人马上就能用。段震文说明说,企业招聘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对本科毕业生来说,进入企业后还有培训的可能性,但如果招聘一个博士或者博士后,来了以后肯定是要马上用的,企业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培训博士或者博士后。
 
  姚文兵谈到,这种供需差异导致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的层次及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大家有3年制的高职,有4年制的本科,有5年制的临床药学,有6年制的本硕连读,但是每一个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培养模式,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明确和差异性”。
 
  孙晓波谈到,高校毕业的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与企业所需的人才都有一定的距离,到企业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就考验到大家的教育改革,如何面对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能够使大家培养的人才出了校门以后,真正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那么,如何为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的高等生物医药人才?“需要高校与行业深度互动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姚文兵提出,只有医药行业跟高校紧密合作,深度合作,才能使大家培养的人才真正适合大家行业发展的需求。他强调:“创新创业型人才、卓越制药工程师人才将是未来高校与企业需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的两种人才。”
 
人才培养注重企业深度需求

  “我国生物医药研发的人才尽管总数很大,但是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在企业做自我创新、做产业开发的这部分人才还是紧缺。”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的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企业总经理谢良志博士分享了他个人过去10年来在国内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目前大家企业300多人,人才是不够的,我每年花大量精力去面试招聘,这是很头疼的问题。”
 
  谢良志说明说,医药企业需要的人才非常广泛,涉及的学科很多,不仅仅有生物、医药、化学,还有数学、机械、电学、伦理等等方面的人才。目前,大家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更多地侧重于发表文章,这样才能毕业,而这个导向跟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这样的毕业生到了企业之后,培训的周期普遍较长。
 
  谢良志认为,尽管大家有在上游做创新药物的人才,但要做一个原创性的新药所需要的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都远远不足。而对中游和下游,包括临床前研究、生产工艺、中试放大的人才需求也是最多的。“以我个人观点,生物大分子药物现在最紧缺的人才就是上游人才,从事新靶点、新分子、新结构、新机理、新疾病模型的建立和成药性评价研究的上游人才非常紧缺。目前,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和产业化的比例不断上升,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而相应的人才严重紧缺。大家招来一个博士,可能对一个候选物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新药,该不该往下走的准确把握还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谢良志谈到,我国是一个仿制药大国,大量企业可以做化学药的仿制,也能达到国际标准。但“工艺决定质量”,做仿制药不仅仅要有工艺,实际上GMP管理也是非常重要,这方面的人才恰恰只有企业能培养。而我国的高校教育里很少开设专门针对GMP管理的课程。“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实则知识很深,对药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很缺这方面的人才,大家也不例外”。
 
  段震文表示,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外,企业需求更强烈的是懂得医药行业法规的人才。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如果进行研发工作,其研发应该是合规的,即符合GLP、GCP、GMP等规范的要求。他呼吁高校能够设置相关的课题,尤其是药澳门新浦8455最新网站应进行药品注册法规的课程设置。“随着全球一体化,现在我国的法规和美国、欧盟等的法规基本上是一个思路和标准,企业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方面,都需要熟悉相关法规的人才,特别是要有熟悉国外法规的人才,才有利于我国企业的产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占据一席之地。”北大维信的血脂康在美国完成二期临床的经历让段震文感触颇深。
 
  “复合型的交叉人才也是企业迫切需要的,工程技术和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人才就相当紧缺。”谢良志举例说,比如像学工程跟生物技术的交叉人才,要求既要懂工程,又要懂生物,才能满足生物大分子药物生产的需要。虽然有些新葡萄京8455官网设置了这些学科,也有交叉,但是交叉得不够,技术需求跟实际能力还存在沟壑。

(审核:王征)

分享到:

相关资讯

  • 资讯类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表
  • 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审批表
  • 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及备案表
  • 邀请外国媒体开展采访工作流程及申请表
  • 校史馆接待流程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